2024年“关爱女性健康,蓝丝带在行动”消除宫颈癌——健康中国行系列公益活动在杭州正式启动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天,2024年“关爱女性健康,蓝丝带在行动”消除宫颈癌——健康中国行系列公益活动(以下简称“蓝丝带”公益活动)在杭州正式启动。活动由浙江省癌症基金会、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浙江省医师协会主办。

这项公益活动由省、市、县各级医疗机构联合爱心企业发起,开展宫颈癌防治科普、筛查等系列服务,目前已举办了5年。今年的活动内容将再升级,全面护航女性健康。

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裘燕飞介绍,今年的“蓝丝带”公益活动拥有两大关键词,一是覆盖广——全省11个地级市全覆盖,61家医院参与其中;二是融入深——今年特别成立了“蓝丝带”宫颈癌筛查公益讲师团,这支队伍将陆续走进社区、学校,进行科普讲座和义诊咨询,为提升女性健康水平而努力。

参与单位数量创历史新高,实现全省地级市全覆盖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是连续5年参加这项公益活动的医院。活动现场,该院代表分享了经验,副院长周胤健说:“在工作推进中,我们发现老年群体,特别是需要关爱的老年妇女群体,肿瘤预防的知识很欠缺,因此在筛查中,我们建立了闭环式管理体系,由专人负责,紧盯目标人群,提升筛查后的治疗有效率。”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这项公益活动的参与单位就带着筛查项目、科普讲座,走进了当地的总工会、残疾人联合会、社区,以党建共建等形式,对接企业和社区。截至目前,已有13000余名需要关爱的妇女群体获益。今年,这项活动将继续推出6000余个筛查名额,希望以此带动更多人关注宫颈癌筛查,关爱女性健康。另外,查出宫颈高级别瘤变以上病变的特殊群体,可申请我会“仁爱基金”最高1万元的大病补助。据悉,2023年共有3位申请人获得了专项救助。

正是这种多方协同联动、护佑健康的“强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业力量加入其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参与活动的单位从去年的41家增加到了61家,分布在全省11个地级市,参与单位的数量和增长量创历史新高。今年新加入的“伙伴”中,还有3家参与“山海”提升工程的医院。目前,“蓝丝带”公益活动已实现全省地级市全覆盖。

公益讲师团护航健康,首堂“充电”课干货满满

肿瘤防治,贵在“早”,更需要科普先行。在本次活动中,“蓝丝带”宫颈癌筛查公益讲师团正式成立。据悉,该讲师团首批成员由82名妇科专家、肿瘤防治专业人员组成,大部分是所在医院的妇科学科带头人、科室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

一份责任,一份担当。讲师团成员收到了由浙江省癌症基金会、浙江省医师协会共同颁发的聘书。在3年的聘期内,讲师团成员将利用各自阵地,每年开展不少于2场的科普讲座。

当然,讲师团成员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专业科普力量与讲师团将一起为健康护航。活动现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程晓东、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副主任于爱军、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徐锦杭带来了讲师团成立后的首场讲座“充电”,从业务交流到科普实用技巧,干货满满。

据介绍,接下来,“蓝丝带”公益活动的主办方将搭建多种平台,结合当下最新最热的科普素材,以省级专家做科普为示范引领,让这一科普阵地热起来、动起来。


健康提示

1. 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9—45周岁女性均可接种HPV疫苗,在此年龄段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其中9—15周岁女性是重点人群。今年省政府将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重点为13—14周岁女生接种。


2. 35—64周岁妇女应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并在发现癌前病变时及时治疗,可以阻断病情向宫颈癌发展;适龄妇女每3—5年要进行1次宫颈癌筛查。


3.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出现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群体在接受宫颈癌筛查时,如有阳性提示,须遵医嘱、勤随访、早治疗;即使注射了宫颈癌疫苗,也不代表万无一失,仍要进行重点人群宫颈癌筛查。


内容转自:杭州新闻